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要闻

扬州13121名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原标题:扶弱助残 彰显大爱 他们用爱为残疾人送去温暖

  扬州13121名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曾经,“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不少有残疾人的家庭,因残致贫困,生活艰辛。

  如今,在扬州已经建立健全残疾人防止返贫长效机制,近年来扬州建设了市雏鹰儿童发展中心、市政援康医养中心和市残联恒爱融合发展中心等,在“精准服务+政策扶持”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作用下,消除残疾人康复和就业之间的盲区。目前,全市13121名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点滴行动彰显大爱,用心帮扶情满人间,来看看扬州那些扶残助残的温暖瞬间。

  张阿姨和她特殊的“孩子们”

  “妈妈,妈妈……”

  在扬州市雏鹰儿童发展中,第一次从孩子嘴里听到这句“妈妈”,李晴(化名)眼泪“唰”地流了出来。这一刻,她足足比别人多等了一年。

  李晴回忆,孩子熊熊快两岁时还叫不出“妈妈”,虽然老年人安慰她说“贵人语迟”,但思来想去,她还是带着孩子去医院做检查。医生写下的“疑似自闭症”的诊断,让李晴懵了。

  “治!一定要治!”抱着希望,他们打听到扬州建起了自闭症儿童专门的康复机构——市雏鹰儿童发展中心,并找到了中心幼教部主任——张亚文。

  在康复中心,熊熊每周接受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康复治疗,李晴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喊“妈妈”,不久他就能到幼儿园正常就读。

  在市雏鹰儿童发展中心,像李晴这样满怀期待的家长还有很多。为了让孤独症儿童接受更好的康复训练,2017年12月扬州专门成立市雏鹰儿童发展中心,目前已经有4000多名孤独症的孩子在这里得到了康复救助。

  在张亚文所在的幼教部,目前大约有100多个孩子,如今有不少孩子在她的教育下,已经进入了普通幼儿园或小学就读。十年来,她一直用爱去“唤醒”这些特殊的孩子。

  “读大学之前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特教。进入大学后,老师带我们第一次与残疾儿童接触时,对我触动很大。”提起做特教老师的初衷,张亚文说,刚工作时她也曾“手足无措”。那时候她从学生转变为一群孩子的妈妈,从孩子的生活照料到教学、康复等,张亚文感觉大学学到的很多知识,都派不上用场,每个方面都要从头学。

  但这些年她默默坚持着,要尽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融入社会。

  在扬州市雏鹰儿童发展中心内,张亚文正在对几名孤独症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其实,有时候,一节课她也许只是讲得高兴,而孩子们却始终无动于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遇到教学中的困境,张亚文没有放弃,她通过学习,成为高级语言训练师、高级感统治疗师,还前往全国多地,学习摸索其他专业机构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尤其当自己有了两个孩子后,张亚文会以“母亲的视角”看待每一位孤独症孩子,用爱“唤醒”他们。

  据了解,扬州市雏鹰儿童发展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有不少孤独症儿童正式从机构毕业,步入小学校园。“在外面,我只让他们喊我阿姨而不是老师。”张亚文告诉记者,未来,雏鹰团队不光只是把康复做好,也要发展保健和幼儿教育,让孩子在这里上一个特殊的幼儿园,和普通幼儿一样,一边做康复的同时也享受到幼儿园的乐趣。

  20个“大孩子”和他们的恒爱之家

  家住生态科技新城的小周,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坐上近一小时的班车,到位于杨庙镇的市恒爱融合发展中心参加技能培训和康复训练。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他和其他同学已经基本掌握了简单手工的制作技巧,还学会了制作蛋挞、饼干等美食。“以前我们是做各种动员工作,劝他去学校上学,现在他每天早早地就起床了,还会提前把衣服收拾好。”小周的母亲噙着眼泪告诉记者,这些变化一家人都看在了眼里。

  从智培学校毕业后,小周在家待了一年多时间,那段时间里,他每天靠看电视度日,自理能力也退后了很多。家里人也需要放弃工作来照顾他,这给家庭的收入带来负担。而来到扬州市残联恒爱融合发展中心后,小周不仅能学到一技之长,还能凭借双手赚取一份零花钱。

  “在这里他们所完成的手工将送往爱心企业车间,每份手工作品有1分钱的收入。”扬州市残联恒爱融合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顺林介绍,在课程设置上,除了手工技能还有文化课等,通过辅助性就业以及康复训练等,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为他们将来能融入社会或者在家里照顾自己助力。

  “非常感谢政府和残联的帮助……”说起恒爱的发展模式,小周的母亲连声感谢,几度哽咽。

  和小周的母亲一样,其他家长也对中心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工作赞不绝口。“这样的模式,不仅让残疾人的生活有了保障,还让他们更有尊严地活着。”

  “看到这些孩子变得更加开朗好动了,眼睛里也更有神了,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扬州市残联恒爱融合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黄元兰坦言。

  今年52岁的黄元兰,是学员眼里的“黄老师”。从9月17日开始,她来到中心照顾“大孩子们”。每天她都要提前到中心为孩子们准备好热水等,“虽然年级大了点,但是这些学员和其他孩子一样可爱。”相处了两个多月,黄元兰已经和学员们培养出了感情,也记住了他们不同的饮食习惯,“有的孩子喜欢把饭菜提前混合好吃,有的孩子还不太会剥虾。”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黄元兰把这些都牢牢记在了心里。

  据了解,扬州市残联恒爱融合发展中心是今年扬州市重点推进的民生实事项目。目前,该中心主要为18至35周岁年龄段的三、四级智力、孤独症、脑瘫等残疾人提供技能培训、辅助性就业、康复训练等一体化服务,同步建立与“残疾人之家”、爱心企业的用工衔接机制,让残疾人家庭走出“因为一个人、拖累一家人、致贫一户人”的困境。

  黄元兰的故事只是中心工作人员,认真负责关爱学员的一个缩影。为了保证学员们路上的安全和方便,工作人员们上岗第一件事,就是对学员进行“家访”,将每位学员的家庭情况都记在了心里,还根据他们的住址规划了班车的具体路线。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要多得多。”黄元兰说,自己只是希望能为残疾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扬州13121名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

  他们的故事,其实是扬州市残联精准助残的一个缩影。“十三五”以来,扬州市残联按照“标准再提高、重点再集聚、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的扶贫工作要求,积极开展残疾人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工作。截至目前,扬州市6155户低收入残疾人家庭、13121名建档立卡残疾人全部实现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残疾人家庭脱贫解困工作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在残疾人脱贫攻坚过程中,残联每年会实名制安排1000名残疾人就业,每年举办两次大型残疾人专场招聘会,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残联还积极鼓励残疾人进行创业,市残联也对每名创业的残疾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对于重度残疾人的脱贫,政府还进行周期保障,确保他们生活无忧。”扬州市残联副理事长张佑根说。(龚旭 邱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93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