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首页>地方频道>扬州>文化

扬州曲艺有望再跨江说书 镇江曾是扬州评话大码头

中国江苏网3月5日讯 今天下午,扬州文化馆维扬书场开书,这样,扬州市范围内已有12处书场开书。其实,扬州曲艺演员的足迹曾经遍布大江南北,以扬州曲艺演员主打的书场,征服了各地书客。但是,如今的扬州书场在外地已经难觅踪迹。好在,随着扬州曲艺的复兴,扬州书场有望再度跨江。

回忆

镇江曾是扬州评话大码头

今天对于扬州曲艺迷来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镇江的扬州评话艺术家黄俊章时隔十多年之后,将再度来到扬州,开讲《八窍珠》。在扬州评话史上,有着“快《三国》,慢《水浒》,有钱买不到的《八窍珠》”之说。

“我是扬州人,一直在镇江说书,这一晃就是50多年了。”黄俊章感叹道。据他介绍,自己出生于扬州评话世家,和王少堂有着亲戚关系。自己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学扬州评话,学说《八窍珠》。后来,因为父子两人都在扬州曲艺团,时任镇江曲艺团团长的王筱堂就建议他前往镇江发展,这一说,就是半个多世纪。

在扬州曲艺史上,镇江也曾是扬州评话最重要的码头之一,曾有着“扬州评话镇江说”的说法。王少堂有一半的说书时间,都是在镇江度过的。“当时镇江城内外有30多家书场,比扬州还要多。”黄俊章说道。

现状

年轻演员没“码头”可跑

其实,在很多曲艺演员的记忆中,都有一段“跑码头”的经历。曲艺演员跟着师傅学书,学成之后就要放出去“跑码头”,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独自说书,锻炼书艺书胆。

“那时候的扬州曲艺码头可多了,苏北地区到处都是,一些比较大的城镇,如泰兴等地,都有两三家书场,说书的都是扬州曲艺演员。不仅在苏北地区,还有上海、南京、无锡、苏州等地,扬州曲艺演员都是很吃香的。当时有‘看戏要看梅兰芳,听书要听王少堂’的说法。”扬州评话艺术家杨明坤说道,“我学书的时候,就跑过很多码头,苏北都跑遍了。”

不仅是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就连“80后”于海、马伟等人,在学书时,也有过在外地跑码头的经历。“我跑码头在淮阴,在当时,那已经是苏北地区最北的码头了。”于海说。然而,到了现在这批年轻的“90后”曲艺演员学成,已经没有外地的“码头”可跑了。

“前段时间,我们曾经尝试过在外地重开书场。但是现在开书场,就会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比如扬州书场全免费,外地书场是否能够以这样的形式开书呢?书场开书之后,肯定会产生一定的经费,比如场租费用,清洁费用等,后来还是没有坚持下去。”扬州市曲艺研究所所长姜庆玲说。

实际上,扬州书场的“码头”区域越来越少。如今在扬州市范围内,有12家书场开书,可是和以往扬州书场遍布大江南北的盛况相比,扬州书场的阵地其实是有所“萎缩”。

展望

扬州书场有望再跨江

好在,这些湮灭在历史尘埃中的书场,有望重新恢复。据悉,高邮市正在打造一座大型的邻里中心,其中将设有书场,高邮书客们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重新坐到书场里,听熟悉的扬州曲艺。

而黄俊章也说,就在昨天上午,镇江文广新局开会透露出一条信息,那就是镇江近期将开设“润州书场”,打算请扬州曲艺研究所的演员们前往说书,让镇江的书客们再度欣赏熟悉的扬州曲艺。

行动

扬州曲艺从娃娃抓起

镇江当初有30多家书场,到现在一家不存,黄俊章分析说,一方面是镇江曲艺演员的青黄不接,没有能够传承好曲艺。另外一方面就是观众的流失,很多年轻人压根不进书场,对曲艺根本没有兴趣。

这两天,记者在各大书场里看到,每天下午定点前来听书的,都是以老年人为主。姜庆玲也坦言:“从目前看,扬州曲艺的主要受众,还是老年人。”

当然,曲艺在年轻人中不吃香,也并非扬州个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如此。而各地的曲协,为了传承发扬当地曲艺,都在做不懈的努力。扬州曲艺研究所所长助理胡展介绍,在去年举行的全国曲艺高峰论坛上,举办地绍兴就有很好的措施,在幼儿园里开设曲艺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到了小学,曲艺内容直接编入教材,成为小学生们的课程。

而在扬州,这样的尝试也从未中断过。在杉湾社区书场,就有意安排曲艺演员进入幼儿园。而在江都区宜陵中心小学,杨明坤已经连续三年开设评话班。“这些孩子在全省少儿曲艺大赛上摘金夺银,成绩非常不错。”杨明坤介绍。

这些孩子不可能都成为曲艺演员,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将来会对曲艺有兴趣,成为扬州书场未来的书客们。通讯员 褚楚 记者 王鑫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061
收藏
分享